News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孙飞课题组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苏仁、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黄国宁/林婷婷等团队,在我国本土学术期刊《细胞研究》发表重要成果,为弱精症的精准诊疗提供了新见解。
然而,随着岁月变迁,这支船队逐渐隐没于历史中。人们只能从史书的只言片语、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中寻找一些蛛丝马迹。历史记录中四十四丈四尺长、一个足球场般大的“宝船”再未出现过。
研究人员的进一步工作,破解了太阳“磁场舞蹈”之谜。他们发现,太阳对流区的对流和湍流运动是驱动这一“舞蹈”的关键。等离子体与磁场从对流区浮升时,会改变电流片周围的气压梯度与洛伦兹力,如同无形的手挤压电流片,使其缩短并在垂直方向形成新电流片,进而引发方向反转。此外,磁重联速率的100—400秒周期性起伏与太阳声波振荡周期一致,暗示太阳内部运动与大气活动存在深层关联。
在人类视线之外的黑暗深处,栖息着地球上95%的原核生物,约占地球总生物量的19%。这些深部生命究竟如何延续?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发现,地壳断裂瞬间释放的化学能,可为地下微生物提供能量。这一重要发现不仅改写了地球深部生态系统的能量剧本,也为火星、木卫二等星球的“暗生命”设想提供了现实蓝本。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科学进展》。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和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家合作,研制出一款新型集成芯片,实现了太赫兹波与光信号的相互转换。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有助推动超高速通信、测距、高分辨光谱以及超快计算等领域的发展。
该发现对国际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提出了挑战。过去科学家普遍认为,月球在约43.5亿年前才完全凝固。但这项新研究提出,43.5亿年可能并非“岩浆海洋”的终结时间,而是月球后来经历的其他重大热事件(如大规模陨石撞击或月幔熔融)的记录。
8月3日至4日,2025中国国际低温键合3D集成技术研讨会(LTB-3D 2025 Satellite in China)在天津举办。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先进微系统集成协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电子学会、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青禾晶元半导体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
德国莱布尼茨老龄研究所团队在一种名为鳉鱼的淡水鱼大脑中发现,随着年龄增长,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工厂”——核糖体,在制造某一类关键蛋白质时出现卡顿,从而引发一连串恶性循环,导致细胞功能不断衰退。这或许是一种潜在的细胞衰老“总开关”机制及多种细胞老化现象 ...
目前,该束流测试平台已实现0.1毫安平均流强电子束流的稳定加速运行。具体技术指标包括电子束流能量大于1亿电子伏特、单脉冲电荷量大于100皮库、重复频率为1百万赫兹,整个平台稳定运行持续1小时,束流能量稳定性优于0.01%(RMS)。
在生命科学领域,基因组编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不过,大片段DNA编辑一直面临重大挑战,对数千乃至数百万碱基的精准操纵更是基因编辑领域的核心难题,备受关注。
在地形上,深渊是海底的凹陷区域,深度在6000米至近11000米之间,形成于板块俯冲作用。长期以来,理论认为化能合成群落在海沟中可能广泛存在,但实际发现的却寥寥无几。
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的一个工程师团队开发出一种突破性的3D打印钛合金。它比传统标准合金强度更高、延展性更好,且生产成本降低近30%。他们使用廉价易得的材料替代了日渐昂贵的钒,并就这种创新方法提交了临时专利申请。该团队正考虑在航空航天和医疗器械行业寻找应用它的商业机会。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论文第一作者、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的Ryan Brooke称,测试表明他们开发的合金在强度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