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25年7月26日至29日,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在上海召开,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从算法模型到具身智能、从应用落地到硬件变革的全链条创新成果。
中国知名国际关系学者贾庆国日前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西方许多人,尤其是美国人,对中国崛起对世界影响的最大担忧不仅不准确,而且可能危及中美和平共处的可能性。“如果从中国内部来看,”他写道,“所谓的‘中国威胁’与中国的实际意图或行为几乎没有关系。相反,它反映了西方尤其是美国的看法、焦虑和政治考虑。” ...
在分享了过去几十年在中美人文交流方面的经历、故事与思考后,王缉思教授回答了与会的中美学者的提问。在中美人文交流仍然面临诸多困难的背景下,王缉思教授的发言引人思考,鼓舞人心。 达巍: ...
小i导读 全球化遭遇逆流之际,中国持续展现韧性并引领“再全球化”进程。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商品、服务和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发展速度与程度不断提高,中国深度融入全球化。全球化创造了大量财富但也带来了诸多风险。2018年特朗普政府推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2020年新冠 ...
基地连续三年荣获CTTI年度智库最佳案例“标杆案例”奖和优秀成果特等奖 基地申报的《知行中国—中美青年菁英项目》荣获CTTI2024年度智库建设最佳案例“标杆案例”奖;《〈2024阿盟智慧城市排名〉报告》荣获CTTI2024年度智库研究优秀成果特等 ...
小 i 导 读 随着在近日举行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大选中,对美强硬派候选人分别获胜,被称为“西方安全基石”的“五眼联盟”能否维持下去成为美欧舆论关注的焦点。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特约专家朱锋,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北京 ...
小 i 导 读 近日,一篇名为《“中国的AI叙事”存在认知偏差》的文章被广为转载,并在网络引发关注。该文章源自一次闭门的媒体沟通会,沟通的一些内容存在表述不完整、不全面之处。本文为朱松纯教授在沟通会中交流的主要观点补充更新版,希望起到澄清的作用。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 ...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进口商品新加10%的关税,中美贸易摩擦冲突进一步加剧。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区域国别研究院副院长李巍接受《FT中文网》“中国学者百人百访”栏目专访,指出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源于重商主义直觉,反映了美国制造业困境及特朗普的“弱者思维 ...
小 i 导 读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中国将始终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坚持走合作发展的道路。”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 ...
小 i 导 读 特朗普赢得2024年美国大选,即将重返白宫,其关税政策将对各国经济及全球贸易带来怎样的影响?《彭博商业周刊》发文,深入分析特朗普政府可能采取的关税措施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尤其关注对中国、墨西哥、加拿大等主要经济体的影响。 研究发现, 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能够 ...
小 i 导 读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进入倒计时,本届大选硝烟四起,政策不再是选战的唯一焦点。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美国与太平洋研究所所长黄靖撰文深度剖析了入对比哈里斯与特朗普的经济政策主张,并探讨政策在选举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否有所减弱。文章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