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乙肝病毒(HBV)感染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约有2.4亿人处于慢性感染状态,长期可进展为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每年导致超过65万人死亡。HBV感染的肝细胞除产生完整病毒外,还大量分泌不具感染性的HBsAg亚病毒颗粒,其数量可达完整病毒的100~ ...
分析和阐明蛋白质如何正确折叠,对于理解其动态机制和相关疾病发生发展、开发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至关重要。近年来,AlphaFold等深度学习方法在预测蛋白质静态结构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展示了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学领域(AI for ...
该研究为探究全球甲烷源汇的时空变化提供了新视角,并为减缓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研究强调,在未来持续变暖及空气污染物(例如氮氧化物)减排的情景下,即使人为甲烷排放得到控制,北半球高纬自然甲烷排放增加及大气汇的减弱仍可能导致大气甲烷浓度进一步增加, ...
5月14日,中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2025年第一次务虚研讨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特别是关于基础研究的重要论 ...
2025年5月15日,“6G新基建:重塑万物智联新范式”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联合举办 ...
该研究的共同资深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学人文科学 副教授 Jiangjiang Zhu 表示,尽管还有更多的分析要做,但由此产生的“生物标志物发现管道”显示出作为诊断结直肠癌和监测病情进展的非侵入性方法的前景。
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NHCS)宣布在心脏护理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推出全国性人工智能项目SENSE(新加坡心脏病变分析系统)。该系统通过先进的机器学习技术,将心脏扫描分析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数分钟,彻底改变了冠状动脉疾病(CAD)的检测和预测方式。由NHCS心血管系统影像与人工智能(CVS.AI)研究实验室1主导,并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信息通信研究院(A*STAR ...
来自意大利的研究团队通过钆增强MRI首次实现人类脑内胶质淋巴系统 (GS)的可视化,证实MRI可见血管周围间隙 (MV-PVS)是脑脊液 (CSF)进入脑实质的关键通道。该研究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 (AD)的tau和Aβ蛋白清除机制研究奠定基础,并为颈部淋巴静脉吻合术 (LVA)治疗AD提供新理论依据。
全球气候变化正导致盐碱化和干旱灾害频发,这两种环境胁迫往往协同作用于作物,通过离子毒害、渗透失衡和活性氧 (ROS)爆发等机制严重制约农业生产。玉米作为全球第三大粮食作物,其耐逆性显著低于小麦等作物,在伊朗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产量损失尤为严重。传统育种手段难以快速应对这种复合胁迫,而利用植物-微生物共生体系提升作物抗逆性成为新兴解决方案。其中,丛枝菌根真菌 ...
针对低折射率材料难以实现高反射率光子晶体的难题,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型Glass-Nano树脂,通过双光子光刻(TPL)和650°C烧结技术,成功制备出周期小至260 nm的三维玻璃光子晶体(PhCs),在可见光波段实现近100%反射率。该研究为柔性光学传感器和光波导等低折射率光子器件提供了新范式。
近年来,合成大麻素受体激动剂 (SCRAs)因其高 potency(效力)和严重不良反应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威胁。尽管中国在2021年实施了类泛禁令,但强效SCRAs如ADB-BUTINACA和MDMB-4en-PINACA仍通过新型生产途径重返市场。这一现象背后,是一种利用未列管的"无尾前体" (tail-less precursors)通过一步合成法制备受控SCRAs的 ...
疟疾仍是印尼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尽管过去二十年通过国家战略计划显著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但边境地区仍面临人畜共患疟原虫的潜在威胁。印尼加里曼丹与马来西亚婆罗洲接壤,后者报告了高达18.9%的Plasmodium knowlesi感染率,而加里曼丹的疟疾年寄生虫发病率 (API)却低于1。这种流行病学差异引发了研究人员的关注:为何相邻地区疟疾流行态势迥异?社区防控实践是否存在漏洞?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