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在分享了过去几十年在中美人文交流方面的经历、故事与思考后,王缉思教授回答了与会的中美学者的提问。在中美人文交流仍然面临诸多困难的背景下,王缉思教授的发言引人思考,鼓舞人心。 达巍: ...
2025年7月26日至29日,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在上海召开,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从算法模型到具身智能、从应用落地到硬件变革的全链条创新成果。
中国知名国际关系学者贾庆国日前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西方许多人,尤其是美国人,对中国崛起对世界影响的最大担忧不仅不准确,而且可能危及中美和平共处的可能性。“如果从中国内部来看,”他写道,“所谓的‘中国威胁’与中国的实际意图或行为几乎没有关系。相反,它反映了西方尤其是美国的看法、焦虑和政治考虑。” ...
早在美国建国初期,美国民主输出就已开始。美国先是进行领土扩张,直接移植美式民主,而后进行殖民扩张,向外输出民主。早期美国民主输出的主要对象是拉丁美洲。二战结束后,美国的占领区成为其民主输出的主要对象,如日本、德国等。冷战爆发后,美国的民主输出又有了深刻的意识形态 ...
2025年5月,iGCU播客很荣幸邀请到美国前驻俄罗斯大使、斯坦福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弗里曼·史波格利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迈克尔·麦克福尔教授(Michael McFaul)接受我们的独家专访。 【iGCU独家专访】中美两国会脱钩吗?哈佛大学研究员这样看 2024-03-14 ...
内容提要政治叙事的可信度离不开修辞表达技艺的施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政治修辞的“叙事转向”关注了政治话语的说服力问题。基于亚里士多德修辞三原则,话语分析的叙事转向凸显了说服诱导、认知框定、记忆沉淀三大机制。在高度不确定性的政治互动情境下,为增强政治修辞的可信度 ...
2024年3月4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共向全国政协提交两份提案,分别为《关于加大吸引外国学生来华学习力度的提案》《关于鼓励民间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工作的提案》。以下为《关于加大吸引 ...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进口商品新加10%的关税,中美贸易摩擦冲突进一步加剧。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区域国别研究院副院长李巍接受《FT中文网》“中国学者百人百访”栏目专访,指出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源于重商主义直觉,反映了美国制造业困境及特朗普的“弱者思维 ...
小 i 导 读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进入倒计时,本届大选硝烟四起,政策不再是选战的唯一焦点。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美国与太平洋研究所所长黄靖撰文深度剖析了入对比哈里斯与特朗普的经济政策主张,并探讨政策在选举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否有所减弱。文章详细 ...
目前,俄乌战争处于胶着状态。但在美国和北约拒绝直接干预的情况下,俄罗斯凭借其碾压性的军事优势应该能够控制局面,进而达到分解乌克兰、重创其军事力量、断绝其加入北约之路的基本目的。尽管局势尚未明朗,但俄乌战争已然使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将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
小i导读 全球化遭遇逆流之际,中国持续展现韧性并引领“再全球化”进程。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商品、服务和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发展速度与程度不断提高,中国深度融入全球化。全球化创造了大量财富但也带来了诸多风险。2018年特朗普政府推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2020年新冠 ...
小 i 导 读 近日,一篇名为《“中国的AI叙事”存在认知偏差》的文章被广为转载,并在网络引发关注。该文章源自一次闭门的媒体沟通会,沟通的一些内容存在表述不完整、不全面之处。本文为朱松纯教授在沟通会中交流的主要观点补充更新版,希望起到澄清的作用。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 ...
Some results have been hidden because they may be inaccessible to you
Show inaccessible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