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近期,房企债务重组与重整进程显著加快。*ST金科、时代中国控股、龙光集团等多家企业密集披露重组进展,从境外债获批到境内债方案通过,再到投资款全额到账,标志着行业风险化解加速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因地制宜健康有序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据悉,相关部门将加快推动无人机“一机一码”、实名登记等规范要求全面落实到位,健全低空飞行安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
截至7月17日,第二批新增的10家香港收款银行机构包括:招商永隆、上海商业银行、中信银行 (国际)、创兴银行、大新银行、广发银行、交银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天星银行、MOX Bank。
在企业短贷高增的同时,6月新增表内票据规模同比少增3716亿元。在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看来,“一增一减”的背后,可能是银行将原本用于信贷冲量的资金通过短贷形式投放至企业。
我国消费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二、货物贸易规模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十四五”期间累计引资超过7000亿美元……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18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十四五”期间系列成果。
科创债ETF已成为公募行业现象级品类,上市首日规模激增超400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科创债ETF是连接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的重要纽带,未来发展空间广阔。与此同时,在政策的支持下,债券ETF发展按下加速键,万亿规模可期。
7月18日,A股三大指数震荡走高,其中沪指创年内收盘新高。资源周期股全线拉升,其中稀土永磁概念爆发,锂矿、煤炭板块纷纷走强。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0.5%,报3534.48点;深证成指涨0.37%,报10913.84点;创业板指涨0.34%,报2277.15点。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15933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放量330亿元,超2600只个股上涨。
近期,证券行业跨境业务布局动作频频。中泰证券向境外全资子公司中泰国际提供3.5亿港元担保以促进境外业务发展;继国泰君安国际后,哈富证券、招银国际陆续宣布获得香港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牌照。近年来,国际业务逐渐发展成为券商提升业绩的重要一环,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速,券商将抓住机遇加速拓展跨境业务,头部券商聚焦业务广度与深度,而中小券商则将寻求差异化发展。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近期密集会见了来华外企高管,并在《求是》《学习时报》刊发了推进高水平开放的署名文章;正在举行的第三届链博会发布了北京倡议,呼吁全球工商界维护共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一系列举动释放同一信号: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更多推动吸引外资的措施有望出台。
会议要求,深入推进产品价格监测、产品一致性监督检查、缩短供应商货款账期等工作,开展网络乱象专项整治、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和缺陷调查;进一步完善政策举措,加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汽车产业提质升级,建立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交流会商机制,积极听取问题、建议和诉求反映。
做市商制度是为市场注入流动性的重要机制。为激发市场活力,引导做市商积极合规做市,近日,全国股转公司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做市商评价结果,其中,东北证券、开源证券、上海证券的排名位于前5%,获得减免当季度全部交易经手费的奖励。
数据显示,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在一季度良好开局的基础上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7%,基本保持稳定。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实施制造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
当前正在显示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
隐藏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