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就像我们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感知外部世界一样,我们的身体也演化出了一套内在的感觉系统来感知内部的“微生物宇宙”。这种“第六感”让我们能够实时监测肠道菌群的动态,并相应地调整我们最基本的生存行为之一——摄食。
糖尿病,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持续攀升的代谢性疾病,长期以来都是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从传统胰岛素替代疗法,到近年来备受瞩目的肠促胰素类药物,如GLP-1受体(GLP-1R)和GIP受体(GIPR)激动剂,研究者们在调控血糖的路径上不断拓展新思路。这些靶 ...
塑料污染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其中纳米塑料(NP)比微塑料(MP)带来的威胁更大。微塑料/纳米塑料(MNP)已在人体的各种组织和体液中被检测到,但它们对人类生育能力的影响仍不清楚。
2025 年 7 月 28 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章真、张慧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肖泽彬等在 Cell 子刊 Cell Reports Medicine 上发表了题为: Interferon-driven CAF reprogramming ...
背靠背两篇Nature Chemical Biology:西湖大学张骊駻团队报道装配线生物合成酶的“即插即用”改造方法 这两项研究借助于自然酶演化规律,发展了装配 ...
2025年7月份已经结束,7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DOI: 10.1016/j.cell.2025.06.037 是什么让人类大脑与众不同?
首先,休闲运动的健康价值被再次强力证明,并且这种价值是因果性的、独立于体重控制的。它通过影响大脑的结构与功能,不仅让我们更乐于运动,还直接为我们抵御从传染病到慢性病的各种健康威胁,最终带来更长、更健康的生命。
现代人类(智人)与其近亲大猩猩之间存在显著的表型特征差异,其中最重要的差异在于人类大脑新皮层(neocortex)的扩张以及神经元连接的复杂性增加,这使得人类得以发展出诸如阅读和语言等新的认知能力。
该研究系统性揭示了患者自身抗体(autoantibody,简称AAb)这类通常认为与自身免疫疾病相关的抗体,会影响或破坏癌症患者对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的响应。这一发现有望解开当代肿瘤学研究中最令人困惑的谜团之一——为何检查点阻断疗法对某些患者有效,而对 ...
蚊子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比其他任何动物都要多。据估计,2023 年蚊子导致了约 2.63 亿人感染疟疾,近 60 万人因此死亡,其中 80% 是儿童。此外,最近在广东地区传播的基孔肯雅热,同样由蚊子(伊蚊)传播。
在日常生活中,环境温度看似只是影响我们穿着和体感的小事,却在不知不觉中调控着身体的新陈代谢。对于哺乳动物而言,体温平衡与能量代谢的关联尤为紧密,而这种关联在孕期这一特殊阶段可能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国家级战略性投资平台国投聚力日前完成对合成生物学领先企业弈柯莱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独家战略投资,投资金额达4.5亿元。这一动作标志着国有资本重仓生物制造核心赛道,将加速推动我国合成生物技术成 ...